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宝典书屋 > 女频言情 > 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前文+后续

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前文+后续

常浩南 著

女频言情连载

虽然常浩南一直说是在分享和汇报,但刚才那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内容,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就是一次授课。而且是水平颇高的授课。刚开始时对于常浩南这张年轻面孔的轻视和质疑,更是全都一扫而空。不过组会显然不会就这样简单地结束,因为就在掌声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举手示意想要提问了。趁着这会儿功夫,唐林天离开座位,找到了正在第一排坐着的杜义山。后者刚才也记了满满好几页纸,此时正在总结和整理这些内容。“杜院士,我有个事情想要问您。”唐林天小声说道,同时伸手指向教室外面,示意他想要到外面去单独谈。杜义山看了看表,又看了看讲台上正回答问题的常浩南,还是起身跟着对方走了出去。“唐院长,我正好也有个事情想跟你说一下。”二人来到教室门口站定,却反而是...

主角:常浩南吴懿   更新:2024-11-04 23: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常浩南吴懿的女频言情小说《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常浩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虽然常浩南一直说是在分享和汇报,但刚才那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内容,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就是一次授课。而且是水平颇高的授课。刚开始时对于常浩南这张年轻面孔的轻视和质疑,更是全都一扫而空。不过组会显然不会就这样简单地结束,因为就在掌声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举手示意想要提问了。趁着这会儿功夫,唐林天离开座位,找到了正在第一排坐着的杜义山。后者刚才也记了满满好几页纸,此时正在总结和整理这些内容。“杜院士,我有个事情想要问您。”唐林天小声说道,同时伸手指向教室外面,示意他想要到外面去单独谈。杜义山看了看表,又看了看讲台上正回答问题的常浩南,还是起身跟着对方走了出去。“唐院长,我正好也有个事情想跟你说一下。”二人来到教室门口站定,却反而是...

《一骑绝尘常浩南吴懿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虽然常浩南一直说是在分享和汇报,但刚才那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内容,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就是一次授课。

而且是水平颇高的授课。

刚开始时对于常浩南这张年轻面孔的轻视和质疑,更是全都一扫而空。

不过组会显然不会就这样简单地结束,因为就在掌声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举手示意想要提问了。

趁着这会儿功夫,唐林天离开座位,找到了正在第一排坐着的杜义山。

后者刚才也记了满满好几页纸,此时正在总结和整理这些内容。

“杜院士,我有个事情想要问您。”

唐林天小声说道,同时伸手指向教室外面,示意他想要到外面去单独谈。

杜义山看了看表,又看了看讲台上正回答问题的常浩南,还是起身跟着对方走了出去。

“唐院长,我正好也有个事情想跟你说一下。”

二人来到教室门口站定,却反而是杜义山先开了口。

“您请讲。”

杜义山在学院里的地位自是不必多说,唐林天刚只好先把自己的问题咽回肚子里。

“你觉得里面那个苗子怎么样?”

“看来杜院士您也有跟我一样的想法?”

一句话让唐林天两眼冒光,当即兴奋地搓了搓手:“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这个反应直接给杜义山整不会了。

因为他前年就已经找学院破格要了个直攻博士的名额,这次再开口,多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才准备稍微委婉一些。

刚刚这个问题,实际上只是找个不那么直白的办法切入话题罢了。

但是什么叫“跟我一样的想法”?

你对我的学生有什么想法?

谁跟你英雄所见略同啊?

“等等……”

有点发懵的杜义山赶紧抬手制止了还在兴奋之中,刚准备说点什么的唐林天:“我还没说我想干什么呢。”

“嗐……”

唐林天一拍大腿,做出一副“您老啥想法我还能不知道嘛”的表情:

“我懂我懂,您是想把好苗子留在咱们学校嘛。”

显然,两个人都没意识到对方和自己并不处在一个频道上。

“欧呦,那我们两个还真想到一块去了。”

杜义山没想到对方竟然也抱着跟自己一样的想法,不过这样也好,省得他多费口舌了:

“那就这么定了?只要他能通过后面的研究生推免面试,就破格让他越过硕士阶段直接攻读博士。”

听过前面半句话的唐林天几乎是下意识地准备拍胸脯大包大揽,毕竟如果杜院士发话,那作为他的学生能留在学校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至于需要他这个院长解决的,无非是一些待遇问题。

但是还没等他开始表态,就听出不对味来了。

“越过硕士阶段读博士?”

这几个字甚至让唐林天的大脑短暂地死机了一段时间。

在花了几秒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刚刚应该是会错了意。

不过现在的重点已经不是这个。

“他是个本科生啊?”

学院的行政事务主要归书记管,作为院长的唐林天甚至连学院有多少学生都未必清楚,认不出常浩南的学段太正常了。

“是啊,明年读大四,所以我才问你是不是个好苗子。”

杜义山点点头,露出一副满意的表情。

周围的环境温度仿佛一瞬间变得高了一些。

“杜院士的眼光,自然是没得说,但是这直接攻读博士……”

唐林天心说这何止是好苗子,简直是个妖孽,但是让他三年之内两次跟校长提这种要求,实在也不太好开口。

但杜义山可不管这个,听到唐林天的回答有点犹豫,立即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

“我可得跟你说明白,小常现在已经在航空学报上发过一篇论文了,还帮603所那边完成了一个项目,成绩又是他们这一届的第一,理论功底你刚刚也见识到了,这种学生可不是年年都会有。”

实际上常浩南的论文才投出去一星期多一点时间,还处在审稿阶段。

不过以那篇论文的质量,这话也不能算什么假话,发表无非是早晚的事情。

“真要只是读硕士,那小常完全可以去更好的学校,我可是亲自出面,才让他同意留在咱们这直接读博士,你唐院长也别觉得这是个多了不起的事情,人家真要是留学的话,去国外一样能直博,万一一去不回,到时候损失的可就不只是我们学校了。”

杜义山这一番话说得水平很高,凡是能被直接验证的部分全都千真万确,但在别的地方大肆虚张声势,而且还掺着严重的职场PUA。

总之唐林天听过之后自己都为刚才的犹豫感到羞愧——面对这样一个天才,你连破格给人家申请直博这种小事都做不到,还好意思当院长?

“那……那我明天去找一下校长。”

“哼,这还差不多。”

得偿所愿的杜义山露出满意的表情,然后解开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脖子。

当二人重新回到教室里的时候,常浩南恰好正在回答刘洪波教授的问题,后者最近正在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超大型油轮的风载荷作用,为此需要对现有的CFD软件进行重新编译。

“求解器与库的进行编译可以通过wmake编译器进行编译,wmake编译时候需要一个文件列表,编译过程中除了需要icoFoam.C源文件和createField.H头文件以外,还需要装有files和options文件的make文件……”

杜义山和唐林天二人在门口就看到常浩南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文件架构的树状图。

“这是C++……他还会编程序?”

唐林天突然有些怀疑眼前这一切的真实性。

“不然你以为我会随便拉下这张老脸去给人申请破格直接读博的机会?”杜义山说着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找了个位置坐下:

“关于程序这方面你可以去问问刘洪波,他研究的比较多,而且其实小常也是他在上课的时候发掘出来推荐给我的。”

对于这句话,唐林天那是一百个不信。

他几乎可以肯定是杜义山把人给抢过去的。

而此时的常浩南也恰好回答完了刘洪波的问题。

虽然台下的提问热情仍然不见减少,但时间确实已经有些晚了,再加上担心常浩南的体力可能扛不住,杜义山只好亲自上台做了个简短的总结,这才算是给这次规模略显宏大的组会画上了句号。


另外一边,在答应了杜义山的请求之后,603所周永航那边的动作也很快,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把“大展弦比平直翼的颤振模拟与主动控制”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给申报了上去。

而常浩南的名字赫然位列完成人中的第一位。

这个宣传效果自然不必多说。

因此在从601所返回京城之后,杜义山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的董事长,梁卓平。

“杜老?”

梁卓平看到门口的杜义山时愣了一下,连忙起身迎接:

“我刚刚还在看603所提交上来的这份先进技术成果呢,您这次可以说是为咱们华夏航空工业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诶,别拍马屁。”

杜义山朝着梁卓平摆摆手,自顾自地坐到了旁边的沙发上:

“那个完成人名单你应该也看了,我就是作为项目管理人在最后加了个名字。

这个成果啊,都是学生做出来的,我这把年纪的老骨头,也没必要再去跟年轻人抢什么风头咯。”

梁卓平何许人也,听到杜义山的回答之后面不改色地继续道:

“可不能这么说,杜老,那完成项目的人才不也是您培养出来的?这也是您的功劳啊。”

说话间的功夫,他又从旁边拿过暖壶和茶罐,给刚刚坐定的杜义山泡了杯茶。

经过刚才几轮对话,梁卓平已经大概猜出来了杜义山此行前来的目的,恐怕是跟对方的学生有关。

这让他不由得松了口气。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过去给航空工业做配套的工厂都改制成了民营企业。

但经营这些企业的却还是以前的那些人。

这些企业为了能拿到航空工业的订单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常会有人来找梁卓平,问他能不能指定某某企业作为供货商。

以他的地位而言,其中大部分人倒是形成不了什么压力。

但如果杜义山也来搞这一套的话,那确实还是有点麻烦。

“名字排第一的那个叫常浩南的学生,是刚刚才加入我们课题组的,所以你非要说是我培养了人才,那我这老脸多少也有点臊得慌。”

杜义山决定不再继续跟梁卓平兜圈子:

“卓平啊,你猜他花了多长时间做完了603所的那个课题?”

“既然杜老这么问,那答案想必应该很短才是。”

梁卓平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椅上,靠在椅背上思索了片刻:

“一个月?”

“太长了。”杜义山笑着摇摇头。

“一个月还长?”梁卓平眉毛一挑,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他过去也是工程师出身,只是后来才转到了管理岗,因此对于这些技术问题,哪怕并不精通但也多少有些了解。

根据603所提交上来的材料,这个成果在飞机设计端的实现并不复杂,但原理非常精巧,并且还涉及到大量基础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面的应用,开发过程的工作量必定不小。

所以一个月其实已经是他自认为非常夸张的估计了。

“那……半个月?”

杜义山还是摇头。

“总不能是一周?”

梁卓平已经有些绷不住了,这个答案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

一周时间,哪怕不眠不休也才168个小时而已,除非整个开发过程完全不走弯路,否则想都不敢想。

“一天。”杜义山伸出一根手指:“他加入我们课题组的第一天,就梳理出来了把非线性颤振模拟和主动颤振控制的理论。”

如果这个答案是从其它什么人口中说出来的,梁卓平的第一反应大概是直接把对方赶出去。

只有江湖骗子才敢如此口出狂言。

但这毕竟是杜义山。

脑子中的理智告诉梁卓平,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是真的,但情感却同时告诉他,杜义山身为资深院士,不可能闲得没事来找他的乐子。

大脑飞速运转了几分钟后,梁卓平终于勉强找到了一个理智和情感都能认可的答案:

“会不会……是他其实早就对此有所研究,只是在进组第一天把这个成果当做礼物送给您了?”

结果杜义山直接否决:

“不可能,运7-200A,哦,现在应该叫新舟60了,虽然不是涉密项目,但他进组之前不过是个还在上课的大三本科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相关数据。”

“大三本科生?”

只听当啷一声,梁卓平手中的杯盖直接掉在了桌子上。

另一只手里端着的杯子虽然没有掉,但里面的水也洒出来不少,湿透了他身上的衬衫。

自从收了常浩南做学生之后,杜义山见到的所有人,在听到对方身份的时候几乎都是一样的表现。

所以他对梁卓平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了。

“没错,这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在此之前甚至没有人跟他讲过一个项目要如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着自己,在一天时间里解决了。”

杜义山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看向了连衬衫上的水渍都没想起来擦掉的梁卓平:

“所以我今天来,就是想跟你说一下这个学生的事情。”

眼见着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杜义山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个学生,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天赋,都是我前所未见的,要是让他跟别人一样,按部就班地上研究生课然后做些普普通通的课题,我觉得不仅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于咱们华夏航空工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梁卓平哪还能不知道杜义山的意思。

“您是想把他放到我们这边来,直接参与项目?”

杜义山点了点头:“还有一件事情你可能不知道,前几天611所的卢育英到京航大学专门找常浩南,交流了一些关于下颌式进气道设计方面的问题,应该是跟他们准备设计的歼7新型号有关。”

“歼7F?611的那个项目也跟他有关系?”

梁卓平也是前两天才知道有这么个项目,不过因为是厂所自筹资金,总公司这边只有知情权,所以提交过来的信息也比较简单,里面并没有提到全部的技术细节。

此时他心中的天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倾斜:

“那……杜老的意思是,让这位小常同志去帮611所方面搞这个歼7改进型号?”

“当然不是,歼7F是蓉城方面自筹资金进行的,我要是想让他参与那个项目,就不会来找你了。”

杜义山说着站起身,缓步走到梁卓平的办公桌前,看着这位他过去的部下、如今华夏航空工业的掌门人:

“我是想让他参与八三工程!”


“这个当然没问题,不过我得先知道你打算说什么才行,这样也好有个准备,万一出现什么问题不至于下不来台。”

林示宽几乎没怎么思索就同意了常浩南的请求。

主要是他已经快要对发言这种事情产生心理阴影了。

毕竟别人都在汇报工作取得了xx进展,就算没什么值得说的也是一切顺利,这样一对比就显得他们这个组很没用。

“倒也没有什么,就是我已经基本确定现有的机翼设计需要进行一定幅度的修改,至于具体的数据么现在还在算,不出意外的话大概明天的这个时候能拿到。”

这个过于劲爆的消息让林示宽险些一口气没喘上来。

他确实想过常浩南能让他们打一场翻身仗,但万万没想到会翻得这么快……

“常博士,修改机翼设计可不是个小事情,你……你确定只用一天时间就能拿出可行的修改方案?”

“不不不,你误会了,一天时间当然不可能知道机翼要怎么改。”常浩南摆了摆手解释道:“但已经足够我确定机翼存在问题,必须要进行修改。”

“咳咳咳——”

刚刚勉强顺过气来的林示宽又憋住了。

这次常浩南没有继续语出惊人,而是静静地等着他恢复过来。

“不过你刚刚说对了一半,如果使用传统的设计方式,那么修改机翼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但如果能实现数字化设计的话,那么这种幅度的修改并不会耽误太多进度。”

“可是八三工程还没有实现全数字化设计。”林示宽揉着刚刚因为剧烈咳嗽而有些刺痛的胸口说道。

“所以林工你们得加快进度了,让八三工程的其它组看看,数字化设计组不仅不是累赘,反而还能帮助他们大大提高效率。”

常浩南的这句话让林示宽的眼神骤然明亮了起来。

“你说得对,常博士,你说得对……”

后者转身大步冲出房间,回到了刚才众人所在的机房。

“今晚加班!”

……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晚饭结束之后,林示宽便带着常浩南和姚梦娜来到了一间面积颇大的会议室。

毕竟进度研讨会是601所方面参与八三工程的每一个组都要参加的,有些工作比较复杂的组甚至要派好几个人过来。

三个人一进门,坐在长条形会议桌主位的杨奉畑就注意到了这边。

“小常,小姚,你们两个在数字化设计组的感觉怎么样?林工有没有带你们熟悉工作?”

听到这个问题的林示宽差点翻了个白眼——他完全没感觉这二位需要他带着熟悉工作,过去的一天多时间里,反而是他被对方带着推进了不少进度。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天半时间比他们过去一年半完成的工作更多。

毕竟经过昨天晚上的连夜加班,组里的所有人都已经确信自己终于走到了正确的方向上。

“我们磨合了一天多时间,感觉还不错,林工他们的效率很高,之前只是没有找准方向而已。”

常浩南顺势帮着林示宽等人解释了一下,然后收到了后者投来的感激目光。

他在之前刚刚重生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利用系统提高整个华夏科研体系的力量。

但这件事只能一步步来。

上一世作为一个军工螺丝钉的常浩南根本没什么像样的管理经验,虽然也带过几个课题,但是都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分工协作,以至于系统对他的管理能力评价是0级0经验。

这个结构简单、成员普遍比较年轻,没什么架子和包袱的数字化设计组,正好适合常浩南这样一个新手锻炼自己的管理和组织水平。

因此他才会想办法提振林示宽等人的自信。

实际上从昨天下午开始,系统就显示常浩南管理能力的经验一直在缓慢增长,在刚刚得到了林示宽的感激之后已经来到了15点。

就在三人和杨奉畑说话的功夫,其它参会的项目成员也陆续进入了会议室。

在所有人按照之前的习惯坐好之后,研讨会很快正式开始。

由于常浩南此前确实没接触过跟歼8有关的项目,加上八三工程对于这一代军工人来说确实也有一定的传奇性,因此他倒是全程听得津津有味。

总的来说,3架原型机的试飞工作都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组也提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WP14发动机仍然不够成熟,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尤其是高速状态下会诱发喘振,不过出现这个问题的概率很低,因此具体原因仍然需要进一步详查。

还是WP14,发动机寿命,尤其是作为热端部件的涡轮叶片寿命不算理想,还有提升的空间。

另外作为一款典型的第二代高空高速截击机,在特定速度段的失速迎角和大迎角下的可用过载存在问题,需要通过飞控软件进行限制,以免进入失速或者尾旋状态。

还有就是火控设备组表示与1471G雷达配套的阿斯派德国产型号——PL11空空导弹的仿制进度很慢,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弹药进行超视距攻击测试。

最后,还有一个有些奇特的问题,歼8-3在使用机翼最内侧挂架发射PL8空空导弹时,会有一定概率诱发发动机停车。

这件事情的原因并不复杂,PL8导弹的发射药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很重,内侧挂架发射时对进气道产生干扰就可能导致进气不足或者气流紊乱。

只不过这跟上一个PL11导弹进度慢的问题一样,需要导弹研发单位来解决。

至于WP14发动机的问题,同样不是601所能够处理的,不过即便考虑最坏的可能,歼8-3还可以暂时先使用推力稍小的WP13F发动机,不会出现完全上不了天的情况。

因此在听取完前面的汇报之后,无论是主持会议的杨奉畑,还是负责这些工作的小组,心情都还是比较舒畅的。

“那么最后,还是让数字化设计组说一下他们那边的进展。”

杨奉畑看向了坐在会议室后面角落里的林示宽。

由于数字化设计组并不能做到对飞机设计进行指导,因此他们几乎成了八三工程的局外人,从很久之前就被放在最后进行汇报。

不过这一次,站起来的却并不是林示宽,而是手里拿着一份报告的常浩南。

对于会议室里的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新面孔。

并且一般情况下,数字化设计组进行报告意味着研讨会很快就会结束,大家也纷纷放松下来。

不少人之间都已经开始小声聊起天来。

“信息化设计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完成了对歼8-3飞机的一项空气动力学模拟。”

“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飞机在最外侧两个挂架同时携带两发阿斯派德空空导弹时,副翼效率在大迎角、大副翼偏角和大动压下会出现骤降,甚至存在副翼反效现象。”

刚刚还有些嘈杂的会场瞬间鸦雀无声。

此话一出,不要说在场其他人,就连对常浩南的能力已经有所认识的杨奉畑,第一反应都觉得是不是模拟出错了。

毕竟这两个人前天中午才到601所,到现在满打满算也还不到60个小时。

实际上杨奉畑本来是准备在今天研讨会结束之后才把他们介绍给项目成员们认识的。

常浩南自己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面,现在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眼神中有怀疑有茫然甚至还有迷惑。

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表现出自信和果断来。

因此他只是停顿了大概两秒钟时间,就又继续说了下去:

“根据工程经验,我们可以定性地知道副翼效率及滚转率随动压的变化趋势与副翼偏角、飞行迎角密切相关,但传统的线性气动力分析方法无法模拟出这样的结果,因此对于高速大迎角下的气动力分析只能以经验为主,辅以大量的风洞和试飞数据进行修正。”

“但我们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外部非线性气动力,并且考虑机翼结构的弹性形变问题,成功模拟出了迎角、翼载荷和副翼偏角对机翼气动效率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带4发A弹的飞机在1.4马赫速度,12°的迎角下,副翼偏转一旦超过10°,就会出现副翼反效。”

“……”

常浩南的解释让杨奉畑的想法出现了松动。

他非常清楚,非线性气动和结构分析,这就是对方最擅长的领域。

甚至当初同意把常浩南请过来,也正是看上了他在这些方面表现出的卓越能力。

603所那个运7改客机的机翼颤振问题也是用了1天时间就解决的。

……

短暂地犹豫了几秒钟之后,杨奉畑轻轻咳嗽两声,把众人的注意力引向了自己。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从京航大学杜义山院士课题组请来协助工作的常浩南博士,专长是利用数值方式进行气动模拟和结构模拟。”

刚刚一片沉寂的会场逐渐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大多数人还并不知道603所那边发生的事情,但是京航大学和杜义山的名字终究还是有点说服力的。

至少应该比601所自己的数字化设计组靠谱得多。

因此在杨奉畑点明了常浩南的外人身份之后,大家对他的态度反而从完全不信变成了将信将疑。

从理论上讲,常浩南刚刚的解释确实是能站住脚的。

副翼是指安装在机翼翼梢后缘外侧的一小块可动翼面,主要作用是通过差动偏转产生滚转力矩使飞机做横滚机动,是飞机最重要的一个操纵舵面之一。

而如果副翼产生的滚转力矩与机翼上气动力引起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就会使副翼无法继续控制飞机的滚转。

当飞行速度继续提高,超过反效速度,副翼产生的滚转力矩将小于在气动力作用下因机翼变形而产生的反方向力矩。

也就是飞行员想要控制飞机向右滚转时,飞机却会因为反向的力矩而向左滚转。

这对于编队飞行和空战来说是非常要命的问题。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自然是在飞控软件中对飞机的舵面操作进行限制——既然副翼角度超过10°就会反效,那我写一个指令让飞机在对应速度段下无法偏转到超过10°就可以了。

实际上很多飞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甚至更早期的飞机会干脆通过机械结构锁死副翼偏转角,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危险。

不过问题在于,这种办法虽然保证了飞行安全,但是也同时限制了机动性,让飞机在高速情况下几乎成为一根只能做小幅度动作的铁棍。

如果常浩南所说的结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带弹状态下的飞机在1.4倍音速时机动性就会受到严重限制。

对于一款截击机来说,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常浩南博士,我想问一下,你们用了哪种方式计算机翼弹性形变对效率的影响?据我所知,似乎还没有一个可靠的经验算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会议室另一边,一个穿着半袖衬衫,有些谢顶的中年工程师举手问道。

“您说的没错,确实没有一种可靠的公式来处理,但这正好是CSD/CFD耦合方法擅长解决的领域,”

“首先,我们依据原始气动模型计算选定飞行工况下的机翼气动性能,此时仍然把机翼视为刚性模型进行解析计算。”

“然后,将得到的机翼表面流体节点上的气动载荷通过等效节点法插值到结构模型节点上,计算机翼在此载荷下的结构变形。”

“第三步,根据结构变形得到机翼特征点的新坐标进行网格重生成,建立新的气动模型然后进行下一轮气动计算,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满足收敛条件,通常经过6-8次计算就可以得到收敛结果。”

“经过上面三个步骤之后,就可以得到机翼在此两种情况下的刚性升力和弹性升力,从而计算出选定飞行工况下的副翼效率。”

“最后,通过分析多种计算模型和飞行状态下机翼的升力系数和变形,由此可以得到它们与副翼操纵之间的关系,如果有需要的话,我还带来了详细的计算结果。”

杨奉畑此时的面色已经严肃起来,他朝旁边自己一个助理挥了挥手,后者随即来到会议室后面,从常浩南手中拿过了几张纸,然后将它们一一放在投影仪下面。

几张折线图被投影到了幕布上面。

“这……”

“迭代法的思路应该是没错的,但如果结果真是这样,那项目进度恐怕……”

“没想到数字化设计组那边还真能做出点东西来,不管结果对不对,至少看上去是那么回事……”

“……”

显然,尽管不可能因为常浩南一个人的说法就下结论,但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严肃地对待这个计算结果了。


在常浩南刚开始说话的时候,黄志强其实并没有在意,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对方绝对不是什么“刚刚选定设计方案”,而是连具体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思路都已经确定下来了。

至于随后的计算步骤,由于常浩南是搭配着自己手绘的草图来讲的,所以看不到图的黄志强自然完全听得是一头雾水。

不仅如此,他甚至连很多常浩南说出的名词都没有听过!

“我看他们几个怕也就是瞎说的吧……”小组里面的另一个人小声说道:“他说的好多东西我上课的时候可从来没听说过。”

听到这句话之后的黄志强脸色终于稍微好看了一些。

“我只听到他们说什么圆锥前体和进气道之类的东西,感觉好像有那么点意思……”刘然坐的位置距离常浩南他们稍微近一些,还是听到了几个关键词。

听到这句话的黄志强突然想起来,自己之前看那本英文设计手册的时候,似乎在里面看到过类似的内容。

想到这里他赶紧把那本书从书包里掏了出来,然后迅速一页页翻过去。

“我艹,还是强哥厉害,全英文的啊,这都能看懂。”

但此时的黄志强却对周围的恭维声充耳不闻,只是低头飞速翻书。

“An integrated design method of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

“就是这个!”黄志强根据记忆,很快翻到了书中的那段内容。

“进气道与圆锥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方式,最早由Webster和Bucy在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设计中进行应用,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但设计方式至今仍然不够成熟,需要依托大量计算机仿真模拟,难度很高……”

看到这里,黄志强瞬间瞪大双眼,瞳孔剧震。

他又迅速翻到后面一页——那里写着一些基本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在花了几分钟把书中生涩难懂的英语翻译过来之后,黄志强意识到这上面的内容和常浩南刚刚说的大概能够对上。

显然对方并不是在信口胡诌。

“怎么可能?”黄志强的呼吸顿时粗重起来,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自言自语道。

这可是来自美国的设计手册中都说“难度很高”、“不够成熟”的设计思路!

黄志强当时看到的时候还想着放眼整个华夏都不可能有人想到这种巧妙的设计方法,恐怕也没有人有能力进行这种设计所需的计算机模拟。

然而刚刚常浩南,一个京城航空航天大学普普通通的本科学生,却把设计流程说得头头是道,甚至相比手册上的内容还要更加完善!

并且在最后似乎还提到他昨天已经进行过一次CFD模拟了?

这类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黄志强自然也了解过,大概知道其中涉及到多么大的工作量。

“这……这不可能……”黄志强嘴唇颤抖着又自言自语了一遍,然后转头看向刚刚常浩南四人离开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怀疑。

不过当他再次把视线聚焦回书上的时候,却又瞬间重新面露喜色——书上的最后一句话说,目前并没有非常准确的办法获取一体化设计中进气道的捕获面积和入口的三维形状,因此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经验。

常浩南他们几个本科生,显然是不可能有这方面经验的。

所以就算设计出来了一个差不多的外形,也最多只能算是个半成品,或者随便画一个进气道结构出来,总之都不可能拿到高分。

黄志强很清楚,刘洪波教授最讨厌的就是明明能力不足还不肯脚踏实地的学生。

“算了,先不管他们,我们先把自己的设计弄完。”黄志强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表现的镇定一些,然后也从包里掏出了各种资料和工具。

他们小组准备以皮拉图斯PC-6飞机为基础,设计一款双浮筒的轻型水上飞机,用于旅游观光、渔业管理、水上巡逻等任务。

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是因为黄志强拿到的那本书里,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设计案例,只要稍微细化一下计算步骤就可以了。

按照他的想法,这个设计应该已经足够从一堆本质只是半成品或者航模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了。

另外一边。

图书馆的阅读区里自然是禁止喧哗的,但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图书馆在阅读区周围设置了一些单独的小教室,可以在里面开会或者进行一些小组讨论,此时常浩南四人就正坐在里面,桌子上放着从图书馆里找来的各类工程运算手册——在这个连计算器都不是很普及的年代,工程计算中的各种经验系数,甚至常用平方根运算得到的近似数值解都需要查书才能获得。

一个下午时间过去,在常浩南的指导下,除了底子实在太薄的吴懿范之外,另外两个人终于勉强掌握了整个流程的运算方法。

“我……”吴懿范挠了挠头,对于自己发挥不了作用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样吧,你们把所有文字和画图表的工作全都交给我好了,计算这些东西我实在是不在行。”

如今时代就连毕业论文都得手写才行,更别提这种课程设计了,所以最后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说明都要落实在纸上,而吴懿范恰好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这也是他从大一之后就几乎不咋学习,却从来没挂过科的原因之一。

常浩南自己的工作量是确定的,因此剩余的工作内容是在另外三人之间分配。

于是他看向周书万和张漫征求意见,后两者都表示没有问题。

“话说今天已经很晚了,要不要出去吃个饭?我请客。”吴懿范看着窗外已经渐黑的天色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三人都看向了常浩南。

“行吧,今天就到这了,去吃饭。”常浩南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再说距离课程设计的deadline还有三周多的时间,真心不用着急。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饿了。

十几分钟之后,四人出现在学校旁边的一家烤鸭店里。

“说起来,南哥,你下午给我们讲思路的时候怎么也不注意点啊,黄志强他们一直在旁边偷听,我都发现了。”点菜过后哦,张漫一脸不爽地问道:“那几个人可真是过分。”

“偷听,那也得能听懂行啊!”常浩南直接乐了:“我对着草图给你直接讲,你当时听懂了?”

“我……”张漫露出有些尴尬的表情:“没听懂,但你们不一样啊,你们都是学霸诶,万一他就懂了呢,然后把我们的设计抄走怎么办?”

“呵……”常浩南一副高深莫测地摇摇头,慢悠悠地回答道:“学霸之间,亦有差距。”


实际上在1996年,歼10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接近制造完成,对苏27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人民空军未来三代机轻重搭配的蓝图已经非常明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去大量装备一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号了。

因此就算他的设计真的落地,最多也只会拿去外贸,取代原来时间线中歼7MG的地位。

作为过来人的常浩南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才从一开始就决定把这个型号当做敲门砖。

并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当然这些话就不能跟李岩讲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都属于天字第一号的绝密,至少他一个大三学生是不应该知道太多细节的。

经过15分钟的课间休息之后,答辩评审的下半场继续展开,但是在经过黄志强和常浩南两个组的展示之后,大家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耐心去看那些并不完善的半成品设计了。

坐在第一排的刘洪波教授脑子稍微有点乱。

刚才在水房打水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有几个学生说,那个歼7改进型的方案是从601所流出来的,并不是常浩南他们四个人自己的成果。

从之前的答辩过程判断,刘洪波其实不太相信这种说法,无论是做主要发言的常浩南,还是对计算过程进行补充解释的另外一男一女两个学生,都体现出了他们对设计方案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只是抄来一个设计图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思考这种可能。

一方面是他们交上来的设计说明确实有航空工业那帮人的风格,另一方面,这件事确实太大了。

学生成绩高低,乃至是不是在课程设计中作弊都是小事,但飞机设计研究所如果真有方案流出来,那可是个大麻烦。

即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刘洪波也不敢完全无视。

但话说回来,如果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去大张旗鼓地盘问调查,那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几个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他还寻思着要让那个常浩南来当自己的研究生呢!

一直到下了课回到办公室,刘洪波都还处在纠结之中。

“师兄,虽然你的头发确实很茂密,但一直这样薅的话也还是可能会秃顶的啊。”一个清脆的女声突然从门口响起。

刘洪波自己也是杜义山院士的学生,去年才刚刚从后者的课题组里面独立出来,再加上他的年纪也就三十出头,因此院士本人的学生们都习惯于称呼他为师兄。

“哦,是姚师妹,我看你们最近都在忙运7-200新机翼的课题,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刘洪波转过身子看向门口,站在那里的正是姚梦娜。

“杜老今天回学校了一趟,你不准备去见一见?”姚梦娜倚在门框上问道。

听到这句话的刘洪波面色一喜,瞬间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因为他突然想到那件事情完全可以让杜义山院士去查,以后者的人脉,只需要往601所那边打个电话就能搞定。

“走,我正好有事想要拜托杜老。”刘洪波从桌上拿起常浩南那一组交上来的全部设计资料,跟着姚梦娜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半小时后,杜义山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他自己和刘洪波两个人。

“小刘啊,你今天过来,恐怕不只是看看我这么简单吧。”杜义山坐回椅子上,指了指刘洪波手里拿着的一摞东西:“手里拿着东西,是准备来给我分配任务了?”

“还是瞒不过老师您呐。”刘洪波一脸堆笑地把手中的资料放在杜义山的办公桌上:“这是这一届航空器设计课上,一个小组交上来的大作业。”

“大作业?我记得你不是每次都要找上李光他们几个一起去当评委么?”杜义山拧开手中的保温杯,却发现里面的水已经凉了,遂直接交给旁边的刘洪波示意他去倒些热水来:“怎么,你们四个意见不统一了?”

刘洪波把装满水的保温杯递回到杜义山手上:“这倒不是,实际上,我们一致认为这个方案非常完美。”

“哦?那我倒要看看。”

杜义山总算有了些兴趣,一边说着一边用另一只手翻开设计了设计说明的第一页。

“歼7的改进型?”

杜义山笑了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测绘仿制歼7时候的事情。

“有勇气尝试超音速战斗机,很难得了,后生可畏啊。”

刘洪波这次没有回答,主要是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设计根本就不是有勇气那么简单。

果然,才翻到第三页,杜义山的表情就变得严肃起来,手中的保温杯也被放到了桌面上。

翻到第四页的时候,院士已经从笔筒里抽出了一支削好的红蓝铅笔,开始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杜义山终于意犹未尽地抬起头来:“这真是本科生的设计?”

“这正是我来找您的目的……”

随后,刘洪波用简短的语言把之前发生的情况和自己的顾虑告诉了杜义山,并且表示自己回办公室之后打电话询问过,那个小组里面有个叫周书万的学生,父亲确实在盛京的601研究所工作。

“从写作风格上,确实能看出点影子……”杜义山低头思索了一下:“但是601所在完成对歼7基本型的测绘仿制之后,很快就按照上级要求把后续任务交给蓉城611所和筑城648所,那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

杜义山的意思很明确,理论上讲,601所不太可能有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歼7改进型项目。

“算了,为了保险,我再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杜义山犹豫片刻,拿起桌子上一部红色电话机的听筒,挥了挥手示意刘洪波暂时到办公室外面去等,然后拨出了一个号码。

几分钟后,办公室里传出了杜义山的声音:“可以了,进来吧。”

刘洪波重新推门而入,就看到杜义山正斜倚在椅子上,一只手拿着摘掉的老花镜,另一只手捧着那份设计报告在看。

凭借着多年来对自己老师的了解,他知道这是杜院士处在放松状态的表现。

应该是没问题了。

只不过杜义山下一句话就让他如遭雷击。

“小刘啊,我觉得这个常浩南,可以到我这里来读研,唔,像是小姚那样,破例让他直接攻读博士也是可以的嘛。”

“啊?”

刘洪波一脸懵逼。

怎么我上午才看上的学生,中午就要变成我的师弟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