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宝典书屋 > 女频言情 > 远望,那黄茅山峰:2348军工建设纪实茂春毛泽东小说

远望,那黄茅山峰:2348军工建设纪实茂春毛泽东小说

李茂春 著

女频言情连载

4.废军衔易军服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国语·晋语》1965年5月25日,神州大地,发生......

主角:茂春毛泽东   更新:2025-02-19 14: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茂春毛泽东的女频言情小说《远望,那黄茅山峰:2348军工建设纪实茂春毛泽东小说》,由网络作家“李茂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4.废军衔易军服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国语·晋语》1965年5月25日,神州大地,发生......

《远望,那黄茅山峰:2348军工建设纪实茂春毛泽东小说》精彩片段

4.废军衔易军服
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国语·晋语》
1965年5月25日,神州大地,发生......
7.伟人思想放光芒军工产业诞三线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汉·刘向《说苑·谈丛》
在“三线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大革命”狂飙猛进的日子里,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建设合成纤维化工厂的请示》,由军委办事组于1969年9月6日呈送到了国务院总理的案头。1969年9月7日,周总理在《请示》上作出(笔者将解密的文件原文,按批示过程及影印件,由结果至缘由倒叙抄录,以飨读者)批示:
机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稿纸笺)
丁司令员[丁盛(1913-1999)江西于都人,1930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副军长、军长,志愿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是四届人大代表,党的七大代表,九届、十届中央委员。
]
刘政委[刘兴元(1908-1990)山东莒南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由青年团转为党员。曾任42军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69年升任军委委员,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12月至1972年3月,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
经军委办事组同意并报周总理批准,总后在湖南省岳阳地区建设化工厂一座。此厂建成后对改变军需产品原料,加强军需产品的坚牢度和减轻战士的负荷量,有重要作用。目前建厂筹建人员已进入现场,在现场设有建厂工程指挥部,由马力和凌学义同志负责。请转告湖南省军区和四十七军,对筹建指挥部的工作给予大力协助,以便该厂能以更快的速度建成。
特此奉告,并致
敬礼!
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八一印鉴)
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一日
同意,即送先念、秋里两同志一阅。

九月七日
总理:呈上,总后勤部《关于建设合成纤维化工厂的请示》。军委办事组研究,拟同意。是否妥当,请批示!
附:原批示及原报告一份
军委办事组
一九六九年九月六日
据此,在岳阳云溪黄茅沟壑的大山里,诞生了解放军后勤史上第一家石油化工军工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通知)
(69)临化字第1号
关于启用新章的通知
经总后工厂管理部批准,我部现已正式成立,从九月六日起启用
新章。
特此通知。
附(八一)印鉴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政治工作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生产建设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后勤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48工程指挥部(八一印章)
1969年9月6日
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军区
抄送:岳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岳阳军分区、第二生产管理局、中南物资局、临湘县革命委员会、临湘县武装部、3517工厂、6501工厂、云溪公社革命委员会
官方文件记载:“1969年10月中旬,总后企业部在上海召开2348工程锦纶、涤纶抽丝设计工作交流会,确定2348工程的产品纲领和所采用的工艺路线及设备选型。上海纺织工业局设计院和上海第二合成纤维厂提出了锦纶、涤纶的设备清单。经过审查汇编,随即向国家设备成套局提出订货清单。10月20日总后批准2348工程总体设计任务,10月28日铁路专用线的设计施工图纸完成,经审查批准施工。至11月上旬,工程指挥部设计大队和各部门以及工程指挥人员,全部进入云溪工地现场办公。”[1989年8月,内部资料,《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简史》1969—1989,第29页。
]


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临湘坊间,上了年纪能说会道,且能以慈长身份悟人说事的长辈,昵称“老角伲”,有尊称的意味。乡间邻里在一起休闲,说趣事、谈逸闻消磨时光的聚会人们谓之“话吧哩”。
话说一天,云溪老街几位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伢崽,被镇上大队和街道通知,说年轻人政治上可靠,干活扎实吃得苦,是队上光荣的基干民兵,要做好思想准备,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参加临湘民工团,支援三线保密2348工程的建设。
这天,几个年轻人在校门口的巷子里相聚,议论着“三线建设”要准备打仗等国家大事,当说到准备驰援2348工程的事儿就热闹了起来。
有的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毛主席说的,要留在生产队好好干;有的说“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要准备打仗!”好男儿要服从祖国的需要;有的骄傲地说,能去军事保密工厂,在大山里搞建设,只有通过政审的人,才能到2348工地上去……
保密工厂?军工单位?解放军军事工程?三线、备战、打仗,为祖国献身……那是那一代人喷张热血的青春。他们常被革命先烈战争年代流血奋战的英勇所激励,渴望穿上绿色的军装,成为解放军勇敢的战士,军营遂成了理想的憧憬。
那个年代,即使成不了军人,穿上一套没有红五星、没有红领章的军装,也吸引得街上羡慕的眼球直打转转。一顶军帽戴在头上那是荣耀,有件四个口袋的干部装罩在身上,那感觉胜过如今任何品牌的衣装。
这时云溪街称“之乎者也”的先生正好经过,见年轻人热闹,凑过来拍着他们的脑袋说:“后生伢崽,扯得热闹嗓哒,么哩2348?么哩军事工程?么哩军工厂?还是听我老角伲给你们讲讲古,你们就明白了!”
“老角伲”阖眼微闭眯成一条细线,像给学生伢崽上课一样,用古书、古词拉开了云溪的“话吧哩”:
乾隆《岳州府志·临湘》[乾隆《岳州府志·临湘》,清·黄凝道谢仲垸修撰,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岳麓书社影印,2008年12月版,第39、40、91页。
]志曰:象骨山,在县西南四十里,象骨港出其下(山海经,巴蛇吞象,暴骨于此)。松阳湖,在县西南三十里,上通云溪驿,下接象骨港,旧设河泊所于此。象骨港,在县西南三十里,发源崖岭西,流入江。云溪港,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北流入松阳湖。关帝庙,在县东南四十里云溪驿,(明)建。
“老角伲”对他们说:你们知道这古书里面的“在县西”是怎么回事吧?你们知道“象骨山”是怎么回事吧?你们晓得“象骨港”是怎么回事吧?你们晓得“崖岭西”是怎么回事吧?你们晓得“云溪港,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北流入松阳湖”是怎么回事吧?……
一连串的晓得吧?怎么回事?把年轻人“弄明白”了,原来老班辈们说的这些掌故、故事、地名,年轻人真还说不清楚。
好奇心调动起来了,到底知识是被人仰慕的。年轻人安静了,他们聚精会神听老人摆起“云溪”的古来。在那个年代,不被年轻人以“破四旧批封资修”加以拒绝,此情此景,也算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享受了。
老人说,古书里“在县西”,是讲民国年间的1930年6月15日,临湘“县治”从长江边上的陆城古镇迁至长安的这码子事。云溪,那时正好在县城(陆城)的西边,所以古籍记载云溪在“县西南”。
话说洞庭湖畔留传千年的神话,有两个是岳州人家喻户晓最著名的故事。一曰《后羿射日》,亦称《羿射巴蛇》;一曰《巴蛇吞象》,也有说《蛇吞象》的。
《后羿射日》出自《淮南子·本经训》。这一传说,宋朝范致明先生在其《岳阳风土记》里说:“今巴蛇冢在州院厅侧,巍然而高,草木丛翳。兼有巴蛇庙,在岳阳门内。”又说“象骨山”《山海经》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山旁湖谓之象骨港。”今存有“象骨港台地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认定文家山和象骨港一带为商代文化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云溪地名志》,湘岳新出准字(2009)第067号,2010年9月出版,第227页。
]
古籍《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地理书,记述古代传说的山川、道路、庄里、部落、物产,保存远古时期的人物、故事等传说。《山海经·海内南经》[《图解文释山海经》,远方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288页。
],对“象骨山象骨港”的来龙去脉是这样说的: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白话文为:远古巴陵的时候,有一条巨大的蛇,叫巴蛇。巴蛇吞食大象之后,过了三年才吐出骨头。那吐出来的骨头就是一种药,仁德之人服食了以大象骨头为引子的药,就不患心痛、肚子疼的疾病。后人回忆后羿斩射巴蛇这件事,还记得那条蛇就像一条巨龙,蟒身色彩斑斓,有青色、黄色、红色、黑色的鳞片,非常威严壮观。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条巨龙,长着青色的脑袋,常常在巨神犀牛驾到的西边出现。
现如今岳阳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在南岳坡修建了“巴陵文化广场”。好事者在洞庭湖边的巴陵广场,立起了气势恢宏的巨型《羿射巴蛇》的雕塑。李白有诗云:“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东。”
每当夕阳西下,广场游人如织,细心的人就可在巨型铜雕地面的“古巴陵舆图”上,寻找到范致明所说的“象骨港擂鼓台”等古地名。
老人家打开自己的“话吧哩”:“伢崽哩!晓得啵,早在盘古开天地,古人就安排了云溪解放军今天的军事工程!晓得吧?”
那“巴蛇”,是一条巨蟒,就是隐喻我们解放军这条巨龙;那“蛇,青、黄、赤、黑”,就是说解放军的军服,有青色、黄色、赤色、黑色的花纹;“黄茅山”的解放军保密工程,就是上古老天安排好建军工厂的地方。
如今2348工程的诞生,象征一条巨龙出海,它从黄茅山出来,自东向西经过塘堪——芦石桥——镇龙——汪家岭——云溪街——槠木桥——松阳湖——象骨山——象骨港,长约8公里,最后流入滚滚奔腾的长江。
崖岭西、云溪港、松阳湖、象骨山、象骨港——云溪河象征这条巨龙,从黄茅山溪涧腾空出水,终于迎来了它的新生。
年轻人明白了,老班辈是希望他们积极参加2348军工厂的建设。是的,搞不好当了民兵,还能弄一套青、黄、赤、黑绿色的军装穿穿,那该多神气啊!
是啊!多少年多少代,祖祖辈辈在此耕种的云溪农民,在沟溪两边的土地上,晨出暮归,春耕秋收,克勤克俭打理着自己田园般的日子,他们静静地等候,就是为了迎接出海的华夏巨龙。
临湘“老角伲”的“话吧哩”说完了,云溪老街“之乎者也”先生眯缝的眼睛睁开了,他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年轻人似懂非懂的印证着他的微笑,小伙在心里留下了对长者的尊敬,留下了对中华文明的敬畏。
应该说,大自然对于人类是善良的,子民对土地是感恩的,神话的魅力在于我们去领悟。
仰望黄茅山峰,云溪涓流:2348似一条巨龙,一代共和国的建设者在这里汇聚成了滚滚铁流。
时代无愧于黄茅山峰,时代无愧于云溪涓流,是时代创造了新天地——三线、勤奋,一代新人肩负起军工的责任。

第二章理想与伟人
怎样解决子弟兵统一着装军需面料供应呢?总后将军们在日夜思索着解决问题的渠道。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了,建设一家军工、军农、军学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这一可能的军工实体产业,成......
第三章云月溪山水流觞
远古传说:湘鄂云溪大地,一条身着赤、黄、青、蓝、紫金色鳞片的巨龙,乘势从黄茅大山冲出,顺云月溪水腾空飞临长江,奔向大海。
◎纽扣的故事
◎“老角伲”的“话吧哩”
◎晨曦露珠
◎早期的2348人
◎温故而新醪糟酒
8.纽扣的故事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在半天。
——元·王实甫《西厢记》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三线建设”,于国民经济艰难中轰轰烈烈地进行。岁月光阴,历史星空,岳阳云溪的这方土地,赶上了闪耀的一天。
“1969年8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决定:以炼油厂的炼厂气与石油芳烃为主要原料,选择‘分散隐蔽、靠山近水’的战备地形,筹建一个用于国防的石油化工企业,定名为2348工程,由总后企业部具体负责筹建方案,呈报中央军委批准。8月9日,2348工程党委会在北京组成,定为师一级党委,直属总后企业部党委领导。”[1989年8月,内部资料,《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简史》1969-1989,第376页。
]
1969年8月25日,2348工程指挥部在北京成立。9月3日,化工部第一设计院、五机部五院、总后营房部设计院、纺织部设计院等单位,共抽调16名设计人员,在北京组成2348工程设计连。[1989年8月,内部资料,《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简史》1969-1989,第28页。
]
……
话说解放军总后2348工程指挥部,第一批进驻临湘云溪选点定址的同志,先是在岳阳解放军3517工厂落脚,后进驻紧邻国家第三座250万吨炼油厂建设工地——云溪。
此时,长江边那陆城小镇“三线建设”的山沟里,天南海北聚集而来兴建毛主席家乡湖南炼油厂的石油大哥们,因“文革”的缘故,从临湘町家畈、6501打山洞、回撤原址建炼厂,大建设、大批判、红海洋、大字报、走资派、派性、武斗、军事管制,也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这里,笔者先要讲一个听来的掌故。
云溪,人们起先知道是京广线上的一个小火车站,“云溪”是站名,后来知道也是当地的地名。那时,铁路的东侧是荒芜纵深的沟壑,放眼望去荆棘丛生。铁路西侧,是住着百十户人家的小镇,青石板街道两旁是些打铁、榨油、日杂、做生意的小铺子,沿着不宽的街道七拐八弯,就到了云溪镇革委会办公的地方,小镇子里还有所中学。
昔日冷清的街道,因这些穿军装的人进进出出,给小镇的居民带来了好奇和新鲜。人们操着本地方言相互打听:“他哩,搞么哩来咯?”满脑子塞满疑惑。
部队的作风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为了抓紧时间,有些穿军装的人就借住在镇上公屋、学校或老百姓的空屋里,为的是不在云溪、3517费时间两头跑。
不几日,解放军就与老百姓打成了一片,老百姓也常来嘘寒问暖看望解放军,一来二往的稔熟起来,闲空了就免不了“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全国山河一遍红、文批武斗的说些云溪的话吧哩(闲谈)。
老街上,有一老者是位爱动脑筋的教书先生,看解放军、公家的人在云溪老山沟峒里爬进钻出,忙忙碌碌十分辛苦,有心打听这些大兵在云溪忙些么哩?
有解放军大兵,见老人高堂年寿,又有儿孙绕膝,孩子们期盼解放军叔叔讲打仗的故事,大兵心里不愿打拱说哇哇,又不能乱了纪律,说漏2348的秘密。他送给小朋友们一枚枚毛主席像章,就对老人的儿孙们说:“我今天给你们讲一个老红军和一粒扣子的故事给你们听。”
小孩们一听,解放军叔叔要讲故事,就个个憋气人人噤声认起真来,老人也闲在一边打吆喝听听。
解放军说:“我说的这位老红军,就是八路军总司令彭大将军。”
“彭大将军”的话一出口,他知道嘴巴犯忌了,赶紧四下一瞧,没有警惕的眼睛,小朋友似乎也不明白什么“红军将军”的差别,老人也没有异样的反应,又放下心来。
他悄悄地又故作神秘地说:
“这位老红军如今正在四川西南钻大山、开山洞,指挥千军万马搞‘三线大建设’呢!故事,还是三年自然灾害,苏修逼我们国家还债时候的事。
一天,老红军在国家军事博物馆,要会见一个外国军事代表团。
接见时间快到了,老红军就换上军装,要与外宾见面。
就在这起身出发,迈出稳健步子走出来的节骨眼上,你说怪不怪?老红军军装胸前的一粒纽扣,不知怎地?忽然脱落,掉到了地下。
陪同人员从未遇见过这种意外,顿时慌了手足,干瞪眼、干着急,但无计可施。因为时间来不赢了啊!你们猜怎么着?”
小朋友们睁大了眼睛,摇摇小脑袋……
“情急之下,还是老红军有办法,只见他不慌不忙,急中生出了一个妙计。”
解放军见小孩们听得津津有味,又故意卖关子。
“小朋友,昨天晚上看的电影还记得吗?开始放纪录片,周总理陪西哈努克亲王在工厂参观。周总理的一只手老是这个样子——微微上翘端着。”
解放军叔叔学着样子。
“是的,周总理就是这个样子,仅用一只手挥手!”小朋友也学着样子。
“你们知道不知道,那是周总理战争年代打仗留下的伤,虽然经过治疗,但还是留下了伤疤,手就这样了,不能收放自余。所以,周总理接见外宾,总是抬着一只手,就这个样了。”
“喔!”小朋友应声道。
解放军叔叔说:“这时,小朋友,你们猜,怎么着?只见老红军像周总理一样,把手这样抬起,微弯着手,遮住纽扣脱落的地方,神态自然地和外宾一一握手,然后与外宾侃侃交谈。老红军用机智的办法,遮盖住了军装扣子掉落的一个漏洞,化解了一个小小的难堪。
这件事看起来是个小事,可在我们部队里,尤其是搞军队后勤、搞军装做衣服供应的人来说,那就是一次政治事故。当时有解放军总后勤部的领导在场啊。总后勤部你们知道吧?”
解放军叔叔问孩子们。
孩子们答道:“不知道!”
“喔!不知道。就是管解放军叔叔穿衣服的总司令部!”解放军叔叔说。
“喔!就是我们的裁缝铺,做衣服的地方。”一个孩子懂了。
解放军说:“差不多!就是裁缝铺,做衣服的地方!做衣服的领导亲眼看到了啊,心里有愧呀,很不是滋味!总后的领导想啊,我们搞后勤装备的总后勤部,怎么连老红军的衣服扣子都保不住呢?这个时候,负责工作的同志就主动承担责任,要作自我批评。当时老红军没有半点责备别人的意思。
老将军对在场的领导说,这不能怪你们。是我不愿意换新衣服,你们想想,我们国家人口多,现在国家有困难,好多老百姓都没有衣服穿。我的衣服虽然旧了点,只要能穿,就不许换。但以后军装上的衣扣,要能挂住六斤重的物品才能出厂;不然,可能会影响战士们打仗行动。
从这小小的纽扣事件,说明我们的后勤保障和战士的衣服着装生产落后。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解放军又问孩子们,孩子们摇头。
“因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生产的棉花,还不能保证全国老百姓年年都能做新衣服。看你们的衣服,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哥哥穿了弟弟接着穿,是不是啊!”
“是!”孩子们异口同声。
解放军叔叔亲切抚摸着小朋友的头,小朋友也望着叔叔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叔叔又说了:“我们来到你们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小朋友知道吧?离你们这里不远的陆城、路口铺,那里在建一座大型炼油厂,将来我们就要从那里,接一根管子,把那里炼出来的石油气输送过来,在你们这里盖一个更大的工厂。到那时,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棉花,就比你们一个公社、一个县种的棉花还要多得多。我们就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做成衣,给全国的解放军叔叔穿。到了那个时候,你妈妈就可以年年买新衣服给你们穿了;到了那个时候,机器棉花生产出来的丝线、棉线、尼龙就结实得跟细铁丝一样,就是一条牛也拉不断。”
老红军和一粒扣子的故事讲完了。
孩子们散了。
老先生跟着孩子们听完解放军叔叔的故事,站起来身来,拍着大兵的肩膀会心地笑了,用他那临湘之乎者也的口吻说:
“讲得好,讲得好啊!真是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黑蛇青首,其身为青、黄、赤、黑。蛇也,龙也!龙也,云溪也!在犀牛西。”
此刻的老先生一顿抑扬顿挫满口之乎者也,倒是把这解放军弄了个“者乎之也”的迷糊。
根据他的经验,乡村有学问的老人,高兴了能当众咿呀咿呀之乎者也的,一定是位有文化、有学识的乡绅。
对这位大兵来说,这仅仅是他进驻云溪的一个小小插曲、一个小小故事而已;但对2348军事工程来说,却是被2348后来的人认定,他们是进入云溪山沟的第一行脚印。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1969年9月6日,17名同志进入临湘云溪选点定位。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抚顺设计单位的人员陆续到达岳阳报到。
……1969年9月,为了配合勘测工作,岳阳地区抽调了数十名民工随同勘测设计人员进点。仅用12天时间,就完成了470个勘探点共100公顷面积的测量任务。
……1969年9月16日至19日,各设计单位和参加工程建设的省、市、地、县和驻省部队、广州军区的42名代表,在岳阳召开了2348工程勘测、设计首次会议,进行了勘测设计具体分工,明确9月份至年底的主要任务是“三通一平”。
随后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成400余人的勘测设计大队。下设四个设计连:一连承担化工装置设计和总体设计;二连承担纤维抽丝设计;三连承担水、电、路的勘测设计;四连承担工程地质调查和测量。工程设计的归口联系工作由化工部第一设计院负责,设计技术的审核工作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1969年11月上旬,工程指挥部设计大队和各个部门以及工程指挥人员,全部进入工地现场办公。
1970年3月16日,由总后企业部主持,在工地召开2348工程设计审查会议;会期10天。16个参加设计的单位和化工部、石油部、纺织部以及全国各地石油化工战线的27个科研、设计单位的代表共95人与会。会议对三纶(锦纶、涤纶、腈纶)、两脂(环氧树脂、改性聚苯乙烯树脂)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总体布局,进行了审查和研究。全部施工设计,于1970年底基本完成。……至于两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属于2348二期工程计划方案,燃化部后来明确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承担设计任务,那是1971年以后的事情了。[1989年8月,内部资料,《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简史》1969—1989,第28-29、41页。
]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