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的女频言情小说《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朱高炽朱高煦 全集》,由网络作家“濂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高炽在之前听到了朱棣的死讯之后。就开始了各方的布置了。朱高炽转了转头,伸展了一下,道:“让他进来吧,是我召他来的。”“遵命!”侍卫前去传旨。很快,京畿区域的布政使司就迈着大步走了进来。“京畿区域布政使司方如晦,参见太子殿下!”朱高炽看着方如晦,嘴角一咧,微微笑道:“方大人,你辞去朝中职务来跟着本宫干,本宫甚悦啊。如今这些地区都十分的富庶,你这个管理者辛苦了。孤年底再给你增加两倍俸禄,另外,除夕时,本宫去看看你们一家老小,一起吃个饭吧!另外,你手下的其余公职人员,都涨一倍俸禄!替本宫带话,说他们辛苦了。”“臣惶恐啊,多谢殿下!”方如晦恭恭敬敬地朝着朱高炽一拜,眼中是惊喜,是恭敬,是高兴。太子殿下能够光临他家,这比给他多少钱都要有意义...
《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朱高炽朱高煦 全集》精彩片段
朱高炽在之前听到了朱棣的死讯之后。
就开始了各方的布置了。
朱高炽转了转头,伸展了一下,道:“让他进来吧,是我召他来的。”
“遵命!”侍卫前去传旨。
很快,京畿区域的布政使司就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京畿区域布政使司方如晦,参见太子殿下!”
朱高炽看着方如晦,嘴角一咧,微微笑道:“方大人,你辞去朝中职务来跟着本宫干,本宫甚悦啊。
如今这些地区都十分的富庶,你这个管理者辛苦了。
孤年底再给你增加两倍俸禄,另外,除夕时,本宫去看看你们一家老小,一起吃个饭吧!
另外,你手下的其余公职人员,都涨一倍俸禄!替本宫带话,说他们辛苦了。”
“臣惶恐啊,多谢殿下!”
方如晦恭恭敬敬地朝着朱高炽一拜,眼中是惊喜,是恭敬,是高兴。
太子殿下能够光临他家,这比给他多少钱都要有意义。
“方大人,本宫记得你以前是徐家的管事,在徐达的军中鞍前马后是吗?”
朱高炽突然话锋一转。
他说起来十分的轻松平常,可是方如晦却心中惊讶。
他知道了皇帝驾崩的情况,也知道了徐辉祖有意投靠汉王朱高煦的事情。
听到这个话,方如晦瞬间心情紧张,额头跟着冒出冷汗来。
他身体微微颤抖,微微镇定后,点了点头。
“殿下,您说得不错,微臣就是受到了徐家的厚爱,才有机会进入官场的,徐家对我确实有恩。
不过,殿下您对于微臣的大恩,微臣更是无以为报。
微臣只会忠于殿下,包括微臣治下的所有人员,也都只忠于太子殿下一人,甚至只听太子殿下的号令,不听朝廷的旨意。
还请殿下明鉴勿疑!”
方如晦说话的时候非常的郑重,激动之下甚至有些颤抖。
怕自己稍微不注意就引起了朱高炽的怀疑。
他这一切的表现,都在朱高炽的审视之下,朱高炽对于手下之人,心中有数,当即破口大笑。
“哈哈哈哈,方大人你言重了,本宫不曾怀疑过你的忠心!”
说着,朱高炽还十分礼贤下士的上前去,亲自抬起他的手,扶他站直。
“方大人,想必陛下驾崩的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了吧。
此时,朝中各方势力都已蠢蠢欲动,本宫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找你来,就是有事要请方大人帮忙罢了。”
“请~帮忙~???”
这种温柔客气的话,让方如晦吓得不轻。
他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殿下,折煞微臣了,殿下有何吩咐直接下令便是,何须如此言说,臣惶恐啊。”
方如晦聪明,懂事。
朱高炽以一种平级的语态,和他说话,就是想看看方如晦有没有警惕性,会不会在一个地方当一把手当惯了,不知道谁是大王了。
见他这般敏感,朱高炽内心甚悦。
他再次将他扶起。
“你还是和往常一样,将本宫的假消息假情况汇报给徐家让徐辉祖掌握。
不过,这一次你要加一些料。
就说本宫骑马摔倒了,又受了惊,受了凉,加上体现缘故,诸病齐发,太医们都束手无措,如今已经病入膏肓,恐时日不多了。”
听了朱高炽的话。
方如晦吓得立刻又跪倒在地上。
他吓得脸色大变,背后冷汗直冒,不知道怎么了,今天太子殿下搞得他心惊肉跳的。
“殿下,您就别吓微臣了,是不是微臣哪里做的不好,殿下尽管责罚便是,可别和臣开这种玩笑啊!”
朱高炽一改嬉笑的表情。
“本宫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吗?
本宫让你如何做,你就如何做便是了。
听说昨晚方大人打牌的时候手气不太好,掉了一张三万?
因此被同僚罚了一局的牌钱,随后你们就散了,还说了些有失体统的话,当知本宫到底还只是太子,捧得太高了,容易被人嫉妒!
至于你掉的三万,也不用找了,本宫已经为你重新打造了一副,到时候带回去吧!”
汗~~
方如晦跪在地上听得一个劲的颤抖。
他当然知道自己无法拒绝太子殿下的命令。
只是,他早就知道太子殿下的手段和特务机构的本领强悍。
没有想到,会是如此强悍。
连他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都知道。
这要是什么时候多喝了几杯,说错了话。
那......
方如晦越想越觉得后怕。
朱高炽见拿捏地差不多了,也不想过犹不及,当下搀扶起方如晦,郑重肯定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放心,本宫不会亏待你的,谁忠谁奸,本宫心知肚明。
来人,送方大人回府,别忘了把那副本宫亲自雕刻的牌给带上。”
朱高炽恩威并施。
吩咐的时候,还特意强调是亲自动手雕刻的牌。
这让方如晦知道,在太子的心目中,他是十分受宠的,也是值得信任的。
朱高炽的这份心,方如晦能不肝脑涂地吗?
恨不能有机会为朱高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方如晦离开了东宫。
整个回家的过程,都像是神游天外,魂不守舍一样。
都不知道是怎么回去的。
整个人的心态和精神状态都是懵逼的。
回到家中,好一阵休息才算是缓过劲来。
太险了。
太危险了。
今日但凡有一点表现不佳就得人头落地,全家陪葬啊。
想起太子殿下今日的一番话,方如晦无奈地苦笑。
他在太子朱高炽的要求下,一直散播太子不务正业,不论国事,醉心奇技淫巧,沉迷安逸享乐,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实在是一个昏庸之人。
而如今这些话已经出现了效果,朝中的人都相信了太子朱高炽就是这样的人。
可是只有他们这些心腹之人,只有这些在他打造的京畿特区生活的人们才知道。
这位太子是多么的圣明,他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他的每一次政策人们都搞不明白。
可只要老老实实按照他说的去做,那都是造福于后世的事情。
原本人人都逃离的京畿地区,现在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真正的世外桃源,活脱脱的天上人间。
至于那些要阻挡太子殿下实施的人,无论对方的身份地位,都会被太子殿下给除掉。
那些动不动斩草除根,株连九族的刑场,一个个人头落地。
又是那么的血腥和残忍。
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太子殿下那是又敬又怕。
想起这些,方如晦在心里狠狠地下定了决心,永远忠于太子殿下。
“徐辉祖徐大人,实在是对不住了,太子殿下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其余的两位皇子,不堪一比!”
方如晦自言自语地说着。
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真命天子!
二弟就在漠北军中,让他回京,假传圣旨,先拟一份废太子圣旨,再造一份遗诏,让赵王快速继位。
等大位已成,到时候谁还来追究呢?
可是这事想想可以,要做成可没有那么容易。
要做成这样的事情,还需要朝中的一些重要大臣支持自己。
可是这事不好开口啊?。。。。。。
“魏国公,汉王的使者在府门口求见!”
突然,家仆的通报声打断了徐辉祖的思绪。
听到这个消息,徐辉祖眼中精光一闪。
汉王的使者.....来得正好!
“快快请进来吧!”
徐辉祖大声说着,他整了整衣冠,准备迎接汉王的使者。
“魏国公!”
使者一进门,就满脸笑容,热情地快步上前,恭恭敬敬的朝着魏国公揖礼。
“快快免礼,汉王殿下近来可好?”
使者当然明白,这只是寒喧,他的来意,想必他魏国公的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殿下很好。”
“那殿下可是有什么事,需要微臣效劳?”
使者想了想,看了看左右。
徐辉祖当即屏退了左右。
使者这才悠悠道:“国公爷,汉王殿下有两个问题要问。
第一,汉王问国公爷,陛下驾崩的事情你知不知道。
第二,汉王想问问舅舅,是不是真的打算扶持太子登基?”
徐辉祖听完,站在原地,表情十分严肃,沉默了片刻,这才答道。
“陛下驾崩我听说了,太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他不坐,没有人会答应的。”
话是这么说,可是语气并不坚定,有试探的成分。
使者一听就明白了。
他试探着问道:“太子整日沉迷农事,不问时事,皇帝对他不满,朝中颇有微词,而汉王却.....”
使者说着停了下来。
徐辉祖打断了他的话。
“大胆,你知道自己是在说什么吗?
你们这是要造反啊。
赶紧滚吧,我就当没有见过你,也没有收到过汉王的什么消息。”
徐辉祖的眼神异常愤怒,他本是武将出身,这气势根本不容反驳,仿佛此人走的稍微慢一些,就会被当即砍杀。
“魏国公言重了,我们并没有伪造圣旨啊。”
使者没有被徐辉祖吓到,想来他在来之前,就已经料到了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魏国公,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想不动刀兵就能平息争端。
不然你想想汉王势大,现在陛下驾崩的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诏,这会不会再出现一次靖难的情况呢?
汉王让我来将意思传达一下,也是看得起魏国公的身份。
毕竟在朝您是国公爷,在家你是舅姥爷,这不就是提前告知一声,国公爷愿不愿意另说。
至于假传圣旨什么的,完全不必要的!”
使者说开了,倒是继续口无遮拦。
“再说了,这天下都知道陛下不喜欢太子,以及有心于汉王当太子了。
这都是朝野皆知的事情了。
现在汉王在御驾前封锁消息,也是为了减少冲突事件发生。
等着御驾回宫,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先来通知国公爷,也是为了怕国公爷到时候不清楚情况做错了选择。”
徐辉祖听了使者的话,眼皮不由得跳动起来。
心中暗暗吃惊。
这汉王朱高煦当真是得了朱棣的真传啊,当真是他最喜爱的儿子啊,手段和不要脸都和他简直一样。
他冷哼一声,目光如炬地看着使者,然后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那我倒是想要问问汉王殿下打算怎么办?”
使者一听这个话,当即脸上一变,刚才那种视死如归的样子,立刻变得恭敬起来。
他知道这是徐辉祖松口了。
他连忙上前,眼中带着兴奋道:“汉王说请舅舅放心,如今郭家和常家都已经在大帐中宣誓保证过了,会全力支持汉王登基。
还有徐家二爷,也答应站在汉王这边!”
朝中也有不少人愿意追随,就连杨士奇的儿子杨杰都答应做策应。
如果再有魏国公的帮助,那大事可成矣!”
徐辉祖一听,自己的弟弟也已经加入了汉王阵营,这要是有什么情况,他的这个爵位都不保啊。
还有常家和郭家,那是大明开国公爵,在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时候,都不曾动刀子的大家。
居然也加入了汉王阵营。
看着使者兴奋的表情,徐辉祖不由得叹了口气啊。
这位汉王到底还是武将,对于人心恐怕认识太浅薄了。
这些老牌的公爵,又怎么会真正的帮助于他呢,不过是想利用他罢了。
那意思,你们争你们的,到时候还记他的功劳呢。
说不定,在太子那边,他们也是这样保证的。
不过,徐辉祖现在并不在意,他相信在自己的谋划下,徐家会成为大明第一大家的。
徐家在他手上已经落寞无比了,因为靖难之役的时候,徐辉祖和朱棣作对,他被贬到金陵来守皇陵。
虽然保留着国公的爵位,却没有了国公的待遇。
他也微微点头,下定决心,庄重地说道:“既然汉王殿下如此抬爱,那我也愿助殿下一臂之力,有什么安排尽管吩咐便是!”
.....
漠北的夜,朦朦胧胧。
上都城在夜色中一片寂静。
这里已经少有人烟。
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偶有几声鸟叫和远处的狼嚎。
樊忠背着一个大袋子,小心翼翼地来到一处地窖之中。
与之同行的还有庞林,姚广孝,陈太医。
他们将尸体进行了分解,陈太医进行特殊处理之后,每个人身上带上一份,这样就免于穿帮。
好在古代衣服宽大。
他们一行人在路上小心翼翼的,来到了停放灵柩的大殿,请求最后一次见陛下。
他们几人都在朝中的重臣,平时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威望很高。
汉王的手下也知道拦不住。
毕竟陛下驾崩的消息,哪怕是秘不发丧,以这几个人的能耐,也是绝对知晓的。
汉王本来有心拉拢这几人,可是不知怎么的,找不到他们,现在却突然出现了。
汉王朱高煦听到士兵汇报。
也是觉得奇怪,当下也不多加思索了,挥了挥手,让他们进来。
此刻,御驾已经被汉王朱高煦接管了,他是亲儿子,他接管没有人敢有意见。
朱棣的尸体,就放在大殿中央,周围简单的白幔布置,点着少许烛光,加上秘不发丧,因此殿内人员很少。
众人一进殿内,马上就跪倒在地。
顿时,嚎啕大哭起来。
“陛下,陛下!你怎么走的这么早啊!”
庞林老泪纵横,悲戚感怀。
他一边哭还一边捶胸顿足,仿佛这悲痛不宣泄出来会要了他的命一般。
“臣,还没有见到这北境太平,见到陛下成就万世功业啊!”
他哭得伤心欲绝,最好竟然晕倒在地。
其余几人也不甘示弱,一个个的鬼哭狼嚎的,谁也不愿意被别人的哭声给比下去。
汉王朱高煦赶紧招呼几个士兵和太监宫女来劝。
“庞大人快醒醒,姚师父,您是出家之人啊,四大皆空,怎么也跟着哭起来了。
樊,秦二位将军,你们也节哀啊!”
他们只敢轻微的细声规劝,可是哪里能够拦得住他们这有备而来的哭声?
樊忠挥了挥手,哭喊道:“你们都下去,我们几个君臣一场,还有好多话要说呢!”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伤心欲绝的样子。
众士兵和太监互相看了一眼,也知道这些重臣与陛下的情谊深厚,当下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得退下去给汉王汇报。
汉王是在偏殿坐着,反正这几人也跑不了,现在哭成这个样子,也谈不了话,就让他们好好发泄一下情绪吧。
死者为大嘛。
哭一哭也是人之常情嘛。
于是,他也同意让这些人去哭,士兵守在门口就行,不必进去打扰。
这样一来,殿内就只剩下几个重臣了。
慢慢地他们的哭声就变得越来越小,只留一个人时而大时而小,以麻痹在一旁偏殿的汉王。
汉王只是听到有哭声,哪里去管是谁在哭,也不去管哭得大声还是小声。
姚广孝见时机成熟,就带着陈太医来到了朱棣的遗体面前。
陈太医当即也不敢大意。
立即就在朱棣的身体上面点了起来。
那是解除断脉术的手法。
随后,又从袖中拿出了一罐鼻烟药。
这是专门醒神提气的。
他打开瓶盖,在朱棣的鼻子旁边这么一转。
不一会儿,朱棣的身体就有了反应,开始有了呼吸,还轻微的咳嗽了一声。
他先前面色白皙无血色,犹如死人。
慢慢地开始变得红润起来。
生命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他自己就像想做了一场梦一样。
直到他睁开眼睛,看到自己所在棺椁里,以及姚广孝和陈太医两人,他这才反应过来。
随后轻轻地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从棺椁之中爬了出来。
樊忠让秦放继续哭,他过来从几人身上分别拿出了替身死人的各个部位,然后快速地放入棺椁之中,简单拼接之后套上丧服龙袍。
那替身死人,虽然四肢之类都是断裂的,可是有套在龙袍上面根本看不出一点区别,十分的逼真。
换好之后,他又给朱棣顺手递了一身太监的衣服换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待一切大功告成,秦放的哭声也就慢慢变小了。
樊忠小声说道:“委屈陛下假扮太监混出去了!”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一行人慢慢地跪拜完了,打算退出大殿。
士兵见里面有一个太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稀奇,以为是刚才没有退下的。
也就都放了出去。
而汉王朱高煦本来是一直坐在偏殿想等着他们哭完召见的。
可是后来想想,这地方召见也不太合适,没法给他们制造压力,另外这帮人哭半天了也不见消停。
他也没有什么耐心了。
反正这大漠茫茫,这些人还能跑了不成,还是明日再说吧!
所以,汉王朱高煦已经离开了。
他们这一行人本来就是朝中的重臣,身边有一个太监也不奇怪。
一路上也就畅通无阻。
等到了安全的区域,离开了汉王的眼线。
众人这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声音哽咽道:“陛下,您这又是何苦呢?”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
他的笑容带着一丝欣慰。
“诸位爱卿快快起来吧!怎么样,朕死后,京城可出什么乱子了?
朕就是想看看死后,大明会出现什么样的光景!”
姚广孝眉头皱成一个川子。
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陛下,乱子嘛,好像是没有出,也好像是要出,或者是出了!”
“和尚,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话?”
“陛下,整个京城太安静了,安静的让所有人都觉得陛下还活着。”
他顿了顿,继续又道:“一点点的涟漪都没有,朝中一个大臣打探情况的也没有,汉王秘不发丧,知道陛下驾崩的人估计寥寥无几。”
“哦,咱的这个儿子倒是有点魄力。
那咱的那个太子呢,还有那个掌管特务机构的老三,有何动静?”
听到朱棣的问话,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到这样的情况,朱棣也就大致猜到了答案了。
他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那个死胖子无心国事,自然是不知道朕驾崩之事的了。
估计等咱的老二护送着灵柩回去,他还蒙在鼓里吧。
这样的人,毫无城府他又怎么能当好皇帝呢?”
说着说着,朱棣的脸变得异常恐怖,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紫禁城。
朱高炽早早就起来了。
现在的他,一则迷上了锻炼减肥,他不想走上原主胖死的道路。
二来也是要看看这新改良的粮食进展如何。
今日清晨阳光和煦。
洒在朱高炽的身上,铺上一层金黄。
仿佛是龙袍加身一般。
并给东宫的田地,也制造出一抹抹的丰收的寓意。
朱高炽看到这些,心中非常的愉悦。
看着这些农作物,想着未来的丰收。
他无比的幸福。
眼前这些农作物一点点长出了些翠绿。
那些鲜嫩的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
仿佛在和朱高炽招手。
朱高炽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更是眼中欢喜,这些农作物那可是对他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掌握食物,就是掌握未来。
虽然,他已经成立了农业部门专门来发展和普及种植这些粮食。
但是,这都没有自己亲自参与,能够每天亲眼所见的这种特殊的情感。
来得更舒服。
这种培养感,可不比钱财,他是太子,他是穿越者,他知道粮食远远比钱财更加重要。
钱财没有了完全可以重新制造,他是未来天子,印钱铸币完全是他自己说了算。
可是粮食要是没了,那可是要出现军闹,饥荒,甚至是造反的。
朱高炽可不想自己当一个乱世天子,他的目标很远大。
他要让大明的旗帜,插满洪荒四野,天下万国。
因此,只有他才知道,粮食有多重要,让百姓吃饱饭有多重要。
为此,他为了粮食的充足以及粮食的安全,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这才让大明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这个太子是在玩物丧志,逃避现实。
北京城郊的京畿地区。
当地的一些原住民,地主员外等,早就被朱高炽的东厂暗线,要么收买,要么打击,或者直接以各种罪名抄家了。
这些土地他收回了自己的名下,没有上交给国家。
反而是分给了当地的农民,让这些农民可以有地可以种,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去安心试验他改良的种子,作为试验田。
同时,朱高炽还暗中加强了该地区的治安,让这些农民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外力打扰的环境中。
想捣乱的人知道背后有高人,也就不敢来打扰了。
也让这片区域有了避世的安宁。
当地的官吏早已被朱高炽的心腹所占领。
如此之下,他还自由推行包产到户的政策,让那些原本被地主压榨的百姓,可以自给自足,还有余粮。
这样一来,不仅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机问题。
还让他们有了余钱,可以置办家产,让孩子读书等等。
百姓们受到如此恩惠,自然是想要保持着,一有外人的时候,他们就十分的警惕,自然形成排外的状态。
让那些打探消息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什么有用的都得不到。
这样的一番操作下,整个京畿地区非常富庶低调。
这种在阳光下的世外桃源,当地的人怎么可能不爱护。
有了之前的对比,现在他们感觉活在了天上人间。
因此,这些官员实现朱高炽的政策,百姓自发的去高标准的完成好。
整个京畿地区的县城房屋外旧内豪华,已经是常态。
街道干净整齐,被石板铺的平平整整。
每日还有人用水洗刷打扫。
石板路的两边还有一排排精修雕琢的植物点缀。
厕所已经进行了整改,把原本脏乱差的野外茅房,变成了一人一小间的独立区域,每人如厕之后,会有净水冲洗,还有朱高炽改良的纸巾可用。
每一户人家都实行道路到家。
全部都由青砖铺的整整齐齐,方便行走和行车,至少要能够通过一辆小型马车。
道路必须平稳舒适才算合格。
要是房子的位置的确修得远,那么当地官员就会将他搬至集中的村落,由县里统一修建,免费居住。
由于要低调,所以外表要特意做旧。
但,他们现在的做旧水平也已经到达了艺术级别,看起来还特别有沧桑感。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来的。
朱高炽在相关的入口处设置了关卡。
想要进入这些地区的外地人,会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朱高炽还会让农业部在这里建立办公区域,可以有效的去研究各种种子的成长与改良。
另外,如工部等一些工匠们,则在这个专属于朱高炽的世外桃源之地,按照他的要求去研发各种技术和工艺。
财政部方面,就是负责这些区域的财政收支,还有朱高炽个人的资产管理,保证任何的开支都有迹可查,每一分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
市场部则是积极地在当地促进商业发达,让这些被大明压制了许久的百姓,可以知商用商。
让大家参与到商业的发展中来,先形成雏形,等以后朱高炽登基之后,就可以直接铺开来。
至于他们的房屋用具田地如果有损失,都由县里的专办进行评估和修缮。
真正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说是盛世一隅都不为过。
这些地方的百姓,对于朱高炽那可以感恩戴德,奉为神明。
在这种基础之下,他们甚至都只认朱高炽,不知有朱棣了。
就算朱高炽让他们造反,这些地区的百姓都没有一个会反对的。
在他们的眼中,朱高炽就是圣君,历朝历代也没有哪个朝代的百姓能够过得这么好。
在如此的基础下,朱高炽当然还是要发展军事实力和军事人才。
所以,他也会在百姓之中征兵。
不过,他大手一挥,给的军饷就要比朝廷的官员的俸禄还多。
他也充分尊重百姓的意愿,不强制,如若不幸战死,家属会获得一笔高昂的抚恤金,并被当成烈士家属,以后每一年县里还会带去礼品慰问。
士兵的名字和事迹将会刻在家族族谱上面,光宗耀祖。
这样一来,报名的士兵人数众多,甚至出现了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当兵的情况。
对于那些没有孩子的鳏寡孤独的人,朱高炽命县里每月免费发放粮食,定额的钱币,让这些人也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这些地方的百姓,除了缴纳微薄的承包费用之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别的负担了。
药店和学堂都是官营,价格公开透明。
百姓的粮食有多的,可以自己储存也可以卖给官方回收换钱。
但这些地方的粮食一颗也不能流出外地,这是底线。
曾经有一个人出门,马车上面带了几粒粮食,是被当场抽了五十鞭子的。
整个京畿地区都掌握在朱高炽的手中,这些区域的百姓,基本上只进不出,被富养在里面。
除了朱高炽的心腹,其余的人,想要窥探,都会被太子用权势给处理掉。
朱高炽对于这些还并不满意,他要的是,这种模式覆盖于整个大明。
他站起身来,俯瞰着眼前的粮食,像是俯瞰着大明的群臣百姓一般。
这时,一名侍卫走了进来恭敬地向朱高炽汇报。
“殿下,京畿地区的总管布政使司来了,在外候着,是否召见?”
“老爷,北京紫禁城那边来了急报,是方如晦大人的消息!”
魏国公府。
徐辉祖的心腹管家连忙带着消息,跑进了徐辉祖的房内。
徐辉祖一脸的平静。
其实心里已经按耐不住了。
“拿来给我!”
徐辉祖接过信函。
眼神中透露着些许惊喜和期待。
此刻,他的房内还有汉王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坦及使者也在此。
一听说是来自于京中的消息,他们也跟着激动了起来。
不仅仅是激动,还有些特别的情绪,对于这个消息的猜测,对于徐辉祖态度的猜测。
徐辉祖让管家下去后。
这才打开了信函。
里面是方如晦对于朱高炽的近况的描述。
在方如晦的一番调油加醋下,朱高炽已经时日无多,东宫正在封锁消息,太医们也是全部被召集了去,全都束手无策了。
徐辉祖看到这则信息,更加的激动了。
眼下朱高炽快要不行了,而汉王朱高煦则认为大局已经毫无悬念。
这时,却没有想到,掌握情报信息的朱高燧才是问题的关键人物。
他可以将皇帝驾崩的事情公告天下。
然后趁着朱高炽还没有死,立即继位。
但他继位后,马上就会病死,到时候,自然皇位到了朱瞻基的头上。
朱瞻基可不是他老爹朱高炽那种没有用的人,此人年少有为,英气勃发,届时,他接管天下,必然会和朱高煦展开一场大战。
皇叔和皇孙的争夺,这多么像当年的靖难之役啊。
他们两边斗争上了,朱高燧则可以坐收渔利。
我如果拥护他坐上皇位,那么将来可就是如我爹徐达那样的朝廷第一人了啊。
另外,朱高燧还可以将朱高炽快要不行的消息给到朱高煦。
让朱高煦能够更加的得意忘形,失去民心,也让他不要急着赶回来,而是等着朱高炽断气了再回来。
这样他就可以直接回来登基了。
其实他不知道等他回来的时候,皇位早已经被人给坐了。
那么谁是反贼呢?
徐辉祖在心里打算好。
觉得这个时机简直太合适不过了。
他看到此刻朱高煦的儿子和使者,一心想要窥探这信上的消息。
徐辉祖直接给他们,用语言说恐怕还不会那么容易相信。
干脆,直接给他们看。
甚至这封信都可以让他们带回去给朱高煦,让朱高煦自己也看看。
“来,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好消息。”
朱瞻坦接过去和使者一起,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当下心中大喜。
连忙拱手道:“舅公爷,天赐良机啊。
陛下的灵柩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按照现在的速度,要不了三日就能抵达京城。
这几天四处的消息不胫而走,虽说没有直接昭告天下,可知道陛下已经驾崩的人,已经非常多了。
再过些时间,恐怕更加的瞒不住啊。
舅公爷还是早做打算,助我爹一臂之力。
如今这太子也快要不行了。
我爹乃是天命所归,你也不想再看到我大明,出现叔叔打侄儿的场景吧。
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助我爹回京登基,免得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说完,汉王的朱瞻坦还从怀里拿出了黄灿灿的圣旨来。
那圣旨是汉王朱高煦自己打造的,和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他刚要递给徐辉祖。
下意识的收了收手。
他知道这假圣旨外表其实没有什么,要是里面的内容被看了,那就真的没有办法再回去了。
朱瞻坦顿了顿,连忙小心地问道:“舅公爷,这消息可信度高吗?”
他的声音里面带着试探和怀疑。
听到朱瞻坦的话,徐辉祖有些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眼中带着一丝责备。
“方如晦方大人,是我爹徐达亲自栽培的,为我徐家办事几十年,从无差错,东宫这条线的消息从来不假。
京城中我徐家的门生故吏众多,都记住我徐家大恩。
怎么会有假情报传递?”
本来朱瞻坦作为晚辈,被徐辉祖数落了,心里有些后悔。
但他却心想的是大事,对于这些小节,也就不在乎了。
得到了徐辉祖准确的回答,他的脸上顿时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他是汉王朱高煦的长子,他爹要是成功了。
那他以后就是太子,未来就是皇帝。
这可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朱瞻坦立即赔罪。
“舅公啊,是我糊涂了,那这么说太子是真的快要不行了,如此我爹回京连朝中的大臣都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吧。
还请舅公当机立断!”
朱瞻坦实在是难掩兴奋和激动。
这一次,他直接将圣旨递到了徐辉祖的面前。
眼中充满了激动和急迫。
徐辉祖看了一眼圣旨,内容没有看大致也能够猜到。
此刻他也不好再拒绝,否则万一将来朱高煦成了,他此刻的表现将是论公或论过的关键。
徐辉祖在心里微微的叹息了一下,还是接过了朱瞻坦的递过来的圣旨。
“如此,请禀告汉王,臣接下了,即刻就赶赴京城,于明日早朝就宣布此废太子的圣旨,请殿下也早做准备吧!”
徐辉祖的语气中,带着一份威严,带着一份不容置疑的坚定。
朱瞻坦当即大喜。
他激动无比,兴奋得手都在颤抖。
“舅公,舅公,你放心,等我爹成了,我们父子都不会忘记舅公的大恩,不会忘记徐家的大义!
徐家将永远是大明第一功臣!”
徐辉祖表面喜悦的笑了笑,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有他的深意。
如今的徐家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徐家了。
皇家也不用徐家帮忙托举了,朱高煦军事实力强悍,现在徐辉祖的两个弟弟都在他的帐下效力。
将来,他要是成了,徐家只能是这两个弟弟了,至于他,利用完了,也就算了。
永远掌握不到主动权,
相反朱高燧这边,他只有锦衣卫和北镇抚司,毫无军中的实力。
他要是成了就会急需要一个军中的大将为他守卫疆土。
届时,他在国内主政,自己在边境掌军,再加上夺位之功,徐家才会成为昔日辉煌的徐家。
徐辉祖也赶紧说道:“还是让殿下赶紧准备吧,我也立刻出发上京城了。
另外也请朝中的心腹准备一下,明日在朝中助我一臂之力!”
“好!”
朱瞻坦兴奋的答应道。
“舅公,我们这就回去!”
说完,就和使者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眼看着朱瞻坦离开后。
徐辉祖立马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十分不屑地将这假圣旨放在了一边,眼中露出一丝不屑。
“来人,去中堂,将江南几大世家豪绅都给我请来!”
“是,老爷!”
家中仆人应了一声,连忙传话去了。
.....
此时此刻,徐辉祖府上发生的一切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由太子朱高炽的专门情报网络,快速地传达到东宫!
朱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对于朱高炽,朱棣是真的一点都不喜欢。
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十分看重孩子的行军作战的能力。
对于体能的要求很高,朱高炽就是一个大胖子,显然他达不到朱棣的要求。
反而是朱高煦,可以陪着朱棣打仗,训练,摔跤等等。
这种长期陪伴之下,朱高煦的军事才能和部下的认可也是十分高的。
朱棣更喜欢朱高煦这一点,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朱棣不止一次想要废除太子的位置,不过,一直都有人劝朱棣。
说朱高炽虽然是不如朱高煦,可是他并没有什么过错,朝堂上面也没有什么意见,每次出征军粮的补给,以及朝中大小事务,也都没有出现什么披露。
这种也是一种能力。
开疆拓土不行,守成足以。
加上,朱高炽是嫡长子,曾经也有守卫北平之功,如果无过而废太子,恐怕天下不会愿意啊。
朱棣也就没有马上废除太子。
可是时间越拖越久,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区别越来越大。
就军功这一块,朱高煦远远的超过朱高炽,他已经有当太子的资本了。
只是朱棣的这种心理想法,依然是没有得到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
这些人反而是更加倾向于投于太子门下,形成太子一党。
而朱高煦这边的,大多数都是跟着他打仗的武将。
这样就导致双方都失衡。
朱高炽文官支持得多,守成有余。
朱高煦武将支持者多,扫清漠北,开疆拓土需要。
朱棣在选择接班人的事情上,就要做好未来的打算。
这也的确让人烦躁。
朱棣实在是想不明白,姚广孝等肱骨之臣也是各执一词。
所以,他干脆想出假死这个主意,看看到底谁更胜一筹。
看看皇位到底会花落谁家。
也可以就势看看这些朝中大臣们的真实面目。
朱棣做事果决,行事突然,他想好了之后,只通知了几个得立的大臣,就展开了计划。
此事,终于是成了。
他金蝉脱壳般的假死成功。
“咕咕咕咕~”
朱棣的肚子响个不停,他假死的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进食。
现在又去乱思乱想的一阵,更加饿极。
陈太医马上反应过来。
“陛下,这种情况切忌荤腥,只可熬点药粥流食,微臣已经备好,非要等陛下有食欲方可进食!”
朱棣点了点头。
“拿来吧!朕饿了!”
不一会儿,陈太医端来了一碗热度适宜的药粥。
陈太医长期随军出征,已经十分了解朱棣的口味了。
朱棣闻着这药粥,眉头一皱,心中苦涩,但现在饿极了,他也不去计较了。
端过碗来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药粥味道口感稍微差了点,但效果倒是不错。
吃下肚,就感觉一股热流充斥全身,脸上也跟着红润起来。
原本有些虚弱无力的身体,现在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现在说起话来,那也是中气十足。
“胖子也实在是太不着调了点,他怎么说也是太子,如今状况和李世民何其相似,他不是也饱读诗书吗?就真的不怕朱高煦给他来个玄武门之变吗?
这点城府都没有,也不知道安插人手了解前线情况!
到了现在,朝中大臣还是未知,就连徐辉祖这个老将都丝毫没有行动,他们有什么用?”
他的声音威严无比,每一字都重重地敲打在众人的心上。
这个问题已经十分的明显了。
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
直接指向了徐家徐辉祖。
徐辉祖是谁?
徐达的长子,徐妙云的弟弟,朱高炽他们三兄弟的亲舅舅。
朱棣虽然是不重用他,可是在这种皇位之争的情况下,他的身份格外重要。
他说话可谓举足轻重。
如今他假死了,那么朱高煦一定会去争取徐辉祖的支持。
而现在朱棣依然没有徐辉祖任何的行动信息。
这让他有些怀疑。
怀疑徐辉祖按兵不动是有什么情况。
朱棣的话,没有人敢去接。
帝王的猜忌是可以杀人的,徐家乃是皇亲,徐娘娘的本家,在大明有绝对的话语权。
他们要是说错了什么话,背后的徐家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朱棣见没有人回答,心中更加觉得烦躁。
他开始怀念以前敢于进言的铁铉。
宁死不屈的方孝孺。
胡乱猜测帝王心思的解缙了。
这些人却都被他杀了。
现在他老了,想听一些忠言,却找不到人了。
要说起来,还有一个。
于谦。
此人因为直言,激怒了他,被罚在他军中养马。
此时此刻,他倒是觉得这种敢于触帝王霉头的人,是十分难得了。
现在,看着这些心腹之人都不说话,连和尚都不愿意说两句。
朱棣感觉无趣极了,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有劲也使不出。
“行了,你们也辛苦了,好生回去休息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他挥挥手,像是驱走这些烦恼。
“对了,樊忠、秦放你们两人一定要牢牢握住手中的兵权。
只要兵权在手,就随便他们去闹也无妨。
大明的天,还是朕的。”
朱棣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定。
他是什么狠人,是手握三百亲兵起家,发起靖难,成功坐上皇位的人。
他知道兵不在多在精。
他身边的这些禁军,那都是以一当百的存在。
还有朱棣自身的统帅实力,这就是他的绝对底气。
“是,陛下!”
樊忠和秦放应声答道。
声音洪亮。
姚广孝却在此丝毫没有挪动脚步。
他对于有个事情一直不解,在心中盘旋很久了。
他双手合掌,神色凝重。
“陛下,贫僧有一处疑惑!”
朱棣点了点头,道:“和尚,有事就说。”
朱棣还有些好奇,怪不得刚才他一直心不在焉,原来是有事情要问。
有事情搞不明白。
“陛下,此次假死,三位皇子必然开启皇位之争,太子若是输了,其余皇子成功了,陛下重新回归后,是不是要改立太子?
另外,陛下是不是有心帮助汉王?
眼下,汉王主掌大军指挥权,必会召集我等前去,拉我等入伙,我等应当如何应对?”
姚广孝的话,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来都准备离开的几个人,纷纷停下来了脚步。
他们看向朱棣,眼中露出复杂的神色。
“的确,汉王已经召集过武将们了,下一步肯定是我等在陛下身边的人,我等应该如何?”
朱棣听着,点了点头,微微闭上眼睛,轻轻地叹了口气
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和坚毅。
“朕的大明,需要的是一个雄主。
朕老了,打不了几年仗了,可这北方之患,十几二十年就会卷土重来一次。
现在朕的太子,玩物丧志,他要是当了皇帝,必然是一个被臣子蒙蔽的昏君。
朕的江山,怎么可能交到一个昏君的手里?”
朱棣的语气带着坚决。
“朕是看好朱高煦,可朝中臣子多有意见。
老三朱高燧也不差。”
“其实这三个儿子都是朕的儿子,也是仅有的儿子。
谁当皇帝都可以。
只要大明江山能够一直繁荣下去,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就行了。
可是朝中的人不懂朕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让他们来一场较量,等结果出来,到时候朕倒是可以看看,谁还有意见?
至于你们,朱高煦召见你们,你们就见机行事吧,不可透露朕假死的情况!”
朱棣此话算是回答了他们的不解。
姚广孝等人也只得遵从,他们知道事已至此,劝说也无济于事了。
“遵旨,臣等告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