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见到父子俩感情这么好,不由心中高兴。
这京城还是来的对。
大郎计划今日带安安去街上玩玩。
郑娟推说家里还有好多事,没有去。
安安高兴的手舞足蹈。
来之前他就听小叔说过了,京城特别好玩,就连他最爱的糖人,这京城的花样也比他们那里多。
安安还没有撒娇说要去街上玩玩,如今爹爹就主动提出来了。
安安默默的决定:今天的安安要比昨天的安安更爱爹爹一点。
说到做到,安安低头就给了爹爹一个亲亲。
大郎一愣,接着反应过来,“跟你娘说再见。”
“娘亲,拜拜,安安要上街去了。”安安一手抱着爹爹的头,一手挥舞。
猝不及防的,大郎突然喊道,“飞哦……”就小跑起来。
吓了安安一跳,赶忙抓住爹爹的头。
郑娟下意识的伸手怕安安掉下来。
意识到安全的安安笑声如铃,越传越远。
郑娟摇摇头,就让人上了早点,她用过膳还有很多事。
昨日相公将账本交给了她,她今日要好好看看,了解一下京里的生活。
郑娟合上账本,呼出一口大气。
京城物贵,这她本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这么贵。
之前还是她太天真了,以为他们买了房,就没有压力,忘记了柴米油盐醋,件件都要钱。
幸好家中主子少,省着点,也能过。
之后再想点法子赚点钱吧,郑娟自我安慰着。
“娘、娘。”奶乎乎的童音远远传来。
郑娟知道这是她家乖儿子回来了,忙掀了竹帘子出门。
安安一把抱住郑娟的腿,腻了腻,便拉着郑娟炫耀他今日所见:“娘,娘,京城真的好好玩啊,今天安安看到了会喷火的人,会跳杠的猴子,还有还有~~~。”
安安突然在屋子里见到了一个他不认识的人。
“还有什么?”郑娟嘴里接着安安的话往下说,视线却跟着儿子转了转。
“还有胸口特别硬,可以碎石头的人,娘,那个姨是谁?”安安指着柳絮问道。
“奴婢见过小少爷。”柳絮见安安指着她,忙行礼问好。
郑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自安安生下来,她就没有骗过他。
“这是跟着爹爹在京城这边伺候的人,现在你娘来了,她自然就要来伺候你娘了。”随后进来的大郎见到这一幕,便出言化解了尴尬。
安安看起来了然的点了点头。
郑娟便哄他跟奶娘洗手准备吃饭。
大郎将妻子的神色看在眼里,安安不在,大郎便趁机让人都下去了。
“你来了京城才一天,原不想拿这事烦你,只是那柳絮,原是你给我的,需得和你说说,我本不重男女之事,只是你当初开了口,我怕你乱想,便没有拒绝,这两年来我没有收用了她,如今你来了,她名义上好歹跟过我,便让她回板桥镇伺候娘吧,到时候我们备上一份厚点的嫁妆,找个好人家把她嫁了吧。”
郑娟乍闻此言,惊的回不来神。
“相公,你~~~”
“你那段时间神情恍惚,我生怕不依着你,你生气,影响身体,便没有多言,”大郎握住郑娟的手宽慰。
郑娟泪眼蒙蒙,感动道:“好,竟然如此,倒是我们夫妻俩对不起柳絮了,这件事交给我吧,我给我娘写封信,让她好好物色一下。”
夫妻两人将横在心中的话说开,感情的道路上塌掉了一块大石。
忘了是谁先动的,两张唇越来越近,差点就要黏上。
“爹爹、娘,你们在做什么?”
郑娟满脸通红的撇开了头。
大郎好笑的看了妻子一眼,淡定的咳了一声,对着安安解释“你娘刚刚眼睛里进了脏东西,让我给她吹吹。”
这个安安懂,于是小安安就爬上她娘的膝头,鼓起小嘴巴,“呼呼~~~。”
郑娟的心里软成了一片。
“吃饭吧,相公你觉得呢?”
妻子开了口,大郎无不可。
一顿饭吃的情意绵绵,两口子你夹给我,我夹给你。
安安虽然还小,但是也觉得牙酸。
隔日,郑娟就将柳絮叫了来,将自己和相公的打算告诉了她。
得了柳絮的跪谢和默认,郑娟便让人将柳絮送回了自己娘身边。
郑母感念大郎的钟情,为闺女欣喜,对柳絮倒也真的存了两分感激,虽然是大郎自个坚定,但也是柳絮没有作妖。
便让她认了自己倚重的婆子做干娘,许给了自家一间布庄的掌柜,出去做了掌柜娘子。
柳絮的事,杨氏等人也听说了。
不过有了大郎的来信在先,杨氏并没有说什么。
左右孙子也有了,儿子喜欢便随他去,自个没必要管那么多。
京城这边送走了三郎,便恢复了平静。
大郎依旧住学院,每六日回家住一日。
郑娟平日里就在家中带儿子,日子过得平凡又安静。
板桥镇这边却到了关键时候,今年的府试开始了。
二郎倒是不慌不忙。
与他而言,有大哥珠玉在前,他既有大哥和韩府送来的各种资料,也比大哥当年多了这两年的时间学习,自是胸有成竹。
二郎果然成功了。
甚至成绩高于自己大哥,成为了这届解元。
张榜那日差点被人榜下捉婿,还好有韩府在,才将人圆满的带了回来。
这下王家的门槛真的被媒婆踩烂了。
杨氏之前就得了二郎的准话,这次随她相看。
可是她看来看去,都不满意。
愁的杨氏每日唉声叹气,茶饭不思。
王乔乔日日宽慰都不起作用。
三郎笑话他,是不是真要找个金枝玉叶才罢休。
却不想这话一语成谶,总之,目前二郎的缘分不在此。
这次二郎中举,王氏宗族那边连点水花都不溅了。
自从大郎三人选了自家三个子弟跟在身边,王氏宗族便只盼着那边好。
偏偏大郎科考时候未到,看不出什么名堂。
族里有那眼红或不服的,就暗自说酸话:“有什么好的,跟着那三兄弟,现在两个做书童,一个跟着打点生意,哼”
现在二郎中举那些话就突兀的消失了。
一门两举人,还都是未满二十中的举。
满朝寻来,除了那书香门第代代相传,外头难有几个这样的人家。